举报
吃喝主耶稣而得生命
2025-05-08 07:57:48
8次阅读
0个评论
我们常听说「吃喝主耶稣」这种说法,有些不明白的人甚至认为基督徒在教会吃人肉、喝人血,而产生许多误会。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主耶稣的教训,属耶稣吩咐我们吃祂的肉、喝祂的血,并且我们因此就可以得生命。可见这教导是何等重要。我们每个人都期盼永生,如何靠着吃主的肉、喝主的血,而得永生呢?这是本篇我们将要一起探讨的。
我们上一次提到第六章的前半段,从耶稣以五饼二鱼的神迹喂饱五千人,进而让许多因神迹惊奇的人追随着祂,这些人各怀不同的期盼,有些甚至抱着偏差的动机。耶稣没有依着他们的期待,满足他们的好奇,反倒是教训他们不要把心思放在地上的利益,而是应当领受天降的真粮。这真粮也就是主耶稣自己,祂能够真正满足人心灵的需要。接下来主耶稣将会告诉我们,什么是生命的粮?怎么才能得到这真粮?让我们从约翰福音第六章的下半部来看这个主题。
耶稣为何是生命的粮?
「41犹太人因为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就私下议论他,42说:「这不是约瑟的儿子耶稣吗?他的父母我们岂不认得吗?他如今怎么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43耶稣回答说:「你们不要大家议论。44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到我这里来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45在先知书上写着说:『他们都要蒙 神的教训。』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46这不是说有人看见过父,惟独从 神来的,他看见过父。47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信的人有永生。」(约6:41-47)
本段经文包含了两段犹太人的议论(grumble),与一段争论(dispute),全都是因为耶稣说出了「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这句话所引发的。为何犹太人对耶稣这宣称议论纷纷呢?因为他们无法接受耶稣自称是来自于天上。天是神的居所,来自天上也就等于是来自于神。犹太人对耶稣的话不以为然,不信耶稣是从神而来的,于是私下议论:「这不是约瑟的儿子耶稣吗?他的父母我们岂不认得吗?他如今怎么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这群跟随耶稣的犹太人是住在迦百农,也就是耶稣故乡拿撒勒附近的一个小城,他们十分清楚耶稣的父母。耶稣明明就是约瑟、马利亚的儿子,怎么说自己来自天上?他们低声窃窃私语,发出不满的声音。这态度正是心中不信的表现。
他们是怎么跟随耶稣的,是因看到神迹,心中觉得惊讶。又因为吃饼得饱,想要再从耶稣这里得到好处。可是一听到耶稣说自己是来自天上,再说自己是能够让他们吃的粮。他们就开始显出不耐的情绪,以议论来表现出心中的不信。
来到基督面前的都是父所吸引的
耶稣看见他们的态度,知道他们不信的心,他说:「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这句话与前面的37节是互相呼应的:「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37节是正面陈述,44节是反面陈述,说的是同一件事。这句话听在犹太人的耳里是很刺耳的。我们知道「到我这里来」是什么意思。前面35节耶稣说过:「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不饿不渴是针对耶稣称自己为生命的粮而说的。意思就是吃了这粮,属灵的需要就能得到满足,不再饥渴。所以到主这里来,就与信主是相当的意思。 44节说了,若不是父吸引人,就没有人到主这里来,也就是不会信主。这话是针对谁而说的?显然就是对这群私下议论的犹太人。他们的议论表现出不信的态度,证明出他们没有顺服神的吸引,归向耶稣。可知他们并不是神赐给耶稣的人。
这话似乎把人不信神的责任推向了神,一个人不信神就可以义正辞严地说:「我不信的原因,最主要是神不吸引我。祂不把我赐给耶稣,所以我无论如何也信不来。」这句话合理吗?保罗在罗马书曾经回答那些向神抱怨的人。那些人听到神怜悯谁就怜悯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他们心中不平,向保罗发出抗议:「祂为什么还指责人呢?有谁抗拒有祂的旨意呢?」这群犹太人如果听到约翰的话,也可能用同样的话群起抗议:「既然神这么霸道,祂不吸引的人就无法信祂,那祂就不能怪我不信,因为我不信的最终原因就是祂。」保罗不与这种想法辩论,只告诉他们:「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然向神强嘴呢?」我们身为人,对于自己的作为负责,不该把自己该负的责任推到神身上。一个人不信是因着什么不信的?是他自己决定的,神没有强迫他不信。他不是毫无自主余地地被神摆弄,而是他自己先生出刚硬不信的心,神再让他继续刚硬不信下去,作为对他的审判。
44节这句话就是对着这群不信的犹太人说的:「若不是我父吸引人,就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的。」旨在说明这群犹太人拒绝天父差来的儿子,拒绝领受天上来的真粮,当他们心中刚硬,存着不信的恶心时,外表似乎是天父被他们拒绝了,事实上是他们自己判定不配得救,落在天父的拒绝中。他们的不信、拒绝,正证明了天父对他们的任凭,任凭是对他们不信的审判。人要自己为自己不信的决定负责,不能推到天父身上。在天父的眼中,人的悖逆也在祂的主权底下,没有一件事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祂容许这事发生,任凭刚硬不信的人落入审判。
底下的经文就是解释神怎么吸引人来归向祂:「在先知书上写着说:『他们都要蒙 神的教训。』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先知书上说的是信靠神的子民,凡信靠的人都是因着听闻神的教训、而愿意学习,才来到主面前的。神的作为是把祂的教训传给人,人的责任是学习、接受这教训。这种人就会到耶稣的面前来,也就是信祂。神的吸引就是神将福音传给人,圣灵光照人心让人知罪,在人心中动工让人听闻福音而愿意悔改。这是神的拯救的工作。人的责任是回应神的呼召,接受耶稣基督,悔改认罪。正如我们在第三章说的重生是神的工作,悔改归正是人的责任,神主动施恩重生我们,我们则回应神的呼召而悔改归正,是一体两面,不可对立起来。圣经告诉我们拯救的主动者是神,目的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全然败坏,却仍蒙主拯救,而心生感恩。人却不可把它当作推卸责任的借口。
到主面前来的人有何结果?就是在末日主要使他复活。这与39节呼应:「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要叫他复活。」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连贯的信息,就是天父用福音的道吸引人,凡愿意学习领受的,就会来到耶稣的面前,归向耶稣基督,这群人也就是信靠的人。这群人今生就能得到永生,末日将会复活。永生是属灵的生命永不停止,复活是指末日身体得赎,两者虽然发生的时间不完全相同,但却紧密相连、不能分开。这就是约翰福音从头到尾一贯的信息。
唯有见子而信的才是遵从父
前一节经文说到了:「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这群人就是信福音而归向主的人。然而怎么听见父的教训、又能学习而遵从?不是凭着基督以外的任何管道可以达到。没有任何其他神秘的方法,我们可以经历神所传给我们福音的真理,唯独透过耶稣。耶稣下一句话清楚地解释前一句:「这不是说有人看见过父,惟独从 神来的,他看见过父。」这与约翰福音1章18节说的相合:「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不要期待在耶稣以外我们可以得到救恩的真理。祂是唯一见过神的,祂能彰显出神的荣耀,祂是我们认识神属性最清楚的途径。我们不可能在祂以外,宣称自己已经领受了天父超然的启示。这句话与约翰福音10章15节的经文相合:「你们既不认识我,也不认识我的父;如果你们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本句话的「认识」是与神有生命连接的关系,基督是我们能「认识」神的唯一途径。换句话说,除祂以外,我们不可能与神相连、不可能得永生。耶稣接下来陈述一个真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信的人有永生。」(6:47)这句话是对着那一群尚不相信的犹太人说的。期待他们能够听明白祂的话,愿意以信心接受,最终得到永生。虽然前面的经文让我们看到,神在拯救一事上拥有主权。但是这里祂也向那些尚不信祂的犹太人发出呼召。福音的邀请、与神吸引人来归向祂并不矛盾。福音的呼召正是神在人心中动工的方式。我们不是神,不知道人对福音的反应,也不知道神拣选的对象。然而我们该把握住的就是基督明确的命令:「信的人有永生。」从结局我们就知道谁领受的呼召是有效的,谁听闻福音,却当作耳边风。我们当专注于人自己的责任,也就是对福音的邀请发出回应。
耶稣说:「信的人有永生。」信的对像是谁?耶稣下一句立即说:「我就是生命的粮。」信的对象清楚就是耶稣自己。犹太人对他发出不信的议论,然而主耶稣却再一次要他们作出选择,他们到底是要拒绝基督,落入神的任凭当中,还是愿意谦卑的领受生命的粮,信靠祂。这是这群犹太人必须慎重作出的抉择。这个抉择直接影响他们最终是得永生与否。
我们怎么得到生命的粮?
「48我就是生命的粮。49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50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51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52因此,犹太人彼此争论说:「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53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54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55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56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57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58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吃这粮的人就永远活着,不像你们的祖宗吃过吗哪还是死了。」59这些话是耶稣在迦百农会堂里教训人说的。 」(约6:48-59)
本段第一句话重新回到第六章耶稣讲述的重点「耶稣就是生命的粮」。这主题在32到35节曾经说过,这里再次重述,可见这观念的重要性。耶稣接着把犹太人自以为傲的传统,也就是他们先祖在旷野中吃过的吗拿来作对比:「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吗哪只能带给人暂时的饱足,不能让人永远活着。对比的就是「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
这是指什么?明显的是指耶稣。因为祂就是天上降下来的粮,也就是祂在前面多次自称的。这粮的特点是「叫人吃了就不死」。下一节前半更清楚说出:「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6:51)这里所强调是什么?是吗哪与基督的对比,一个是满足肉身的需要,只能暂时让人不饿。另一个是满足灵性的需要,让人属灵生命活起来,结果是得到永生、永远不死。这段话与第四章与撒玛利亚妇人谈道说的:「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耶稣所说的生命的粮、与耶稣赐的活水是功能是一样的,也就是能赐人生命,满足人心中的干渴与饥饿。不但是暂时的满足,而是永远的。当我们属灵生命得到重生,就再也不致枯竭或死亡。这生命就是基督所要赐给我们的,也就是本段经文说的生命的粮。
吃主肉喝主血的意义
耶稣接着解释:「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生命的粮怎么能与耶稣的肉来类比呢?这句话让犹太人非常困扰,因此彼此争论说:「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犹太人禁戒吃血,唯有律法上定为洁净的食物才可吃。这里耶稣竟然说他的肉就是天上降下来的生命的生命的粮,而且要人吃祂的肉。不只犹太人觉得厌恶,而互相争论,连今天我们读起来都有些不解。耶稣说的「祂的肉」是什么意思?我们在理解这话句话时,千万不要像犹太人一样,以为耶稣就是让我们物质上吃喝他的血肉之躯。这句话必然有象征性的意义。
下一节经文可能给我们一些提示:「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显然吃主的肉直接关系到我们可否得生命,不吃主的肉则没有生命在人里头。相对于53反面陈述不吃的后果,54节正面的陈述吃的结果:「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这与51节后半部相合:「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主的肉赐下,就是要让世人因着吃祂的肉而得生命。
吃主的肉、喝主的血,既然是与得生命有关,那就符合前面说的:「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这是属灵的饥渴,不是肉身的。唯有从主耶稣那里得满足,才能免去属灵的饥渴。吃喝的结果就是属灵的生命得到重生,免去死亡。这与约翰福音的中心思想一致,就是3章16节说的:「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我们借着信,接受主耶稣的救赎,因此免去灭亡的命运,得到永生。因此,吃喝主耶稣就与信靠祂、领受祂的救恩有直接的关系了。
当我们将54节与40节对比,我们更可以看出这个结果。 40节说:「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54节:「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两节经文都提到得永生、与末日得复活的结果,有相近的平行关系。唯一不同的描述就是得到的途径,40节说:「一切见子而信的人」,54节说:「吃我肉、喝我血的人」。这不是得永生的两种途径,而是同一件事的两种描述。 「吃我肉、喝我血」就是「见子而信」的隐喻。
耶稣赐给我们祂的肉、与祂的血,为了要让我们得生命。我们吃主的肉、喝主的血,就有生命在我们里头。首先我们要问的是,主耶稣为何要用祂的肉与祂的血来类比他的救恩?祂道成肉身里到世上,为我们在十字架上破碎祂的身体,流出宝血。祂的身体与祂流出的血,已经成了赎罪的代价,让我们犯罪该得的罪债,完全被祂清偿。他在十字架上代替了我们接受犯罪的刑罚。因此,我们是否接受祂为我们付上赎罪的代价,直接关系到救恩是否在我们身上生效。因此,耶稣使用吃祂的肉来代表我们接受祂舍身附上赎罪的代价。用喝祂的血来代表我们接受祂宝血为我们流出,洗清我们的罪。简而言之,吃主的肉、喝主的血就是领受耶稣为我们预备的救恩,也就是凭着信心来带主面前,领受祂赐下属灵的生命。
吃喝主耶稣的结果
当我们知道「吃喝主耶稣」代表领受主耶稣为我们预备的救恩,那我们应当如何吃喝呢?耶稣在55-56节接着说:「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这句话中的动词「吃」与「喝」都是现在式,54节中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也是现在式,表示持续的行动,不是短暂的。 35节中提到:「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本句动词「信」与「到我这里来」都是现在式。我们对主耶稣的信靠,来到祂的面前领受祂的救恩,也一样是持续的行动。信从来不是一时的。吃与喝也是一样。
主耶稣在56节说,吃喝主肉、喝主的血的结果是:「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这描述了基督与信徒的彼此内住。整个约翰福音中多次描述「彼此内住」的观念。 「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14:20)「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 」(15:5)信徒住在基督里面的意义是:信徒持续的信靠基督,属灵生命与祂连接。因着与基督连接,基督的生命就进入我们生命里面,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这是持续信靠基督,与祂相连,也就是吃主肉、喝主的血所生出的结果。
有一个宗派特别强调「吃喝主耶稣」的说法,就是信徒要吸收主耶稣的生命,让我们越来越像主耶稣。他们有一位弟兄认为:「因着我们吃喝祂,神就把祂自已作到我们里面。借着吃喝,我们把主接受到里面来,并且祂与我们有生机的联合。当我们吃喝某些成分时,那些成分就被接受到我们里面,在本质和实质上与我们合一。」他们所强调的是,吃喝主耶稣所生出的结果,也就是生命的改变,更有主的样式。如何达到这结果?必要的途径是连在基督的生命源头,也就是持续的信靠主。
要明白第六章的吃喝主耶稣是什么意义,不能离开前面五章的主题。仔细分析前面五章的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脉络。第二章变水为酒的神迹谈到了主耶稣带来了生命本质的改变。第三章主耶稣论重生谈到了,内在的洁净与更新带来了个人属灵生命的新生。第四章与撒玛利亚妇人谈道,主耶稣告诉她,只有领受耶稣赐下的活水,心灵才能永远不干渴。第五章耶稣医治三十八年的病人,让他的痛苦得到释放,享受真正的安息。这个信息的脉络有个主轴,就是借着信靠基督,可以经历生命的改变,使我们被罪所辖制痛苦、干渴的内在生命得到复苏。吃主的肉、喝主的血,也是在这个思路上来理解,我们活在黑暗中的时候,灵里枯干、贫乏,落在死亡的命运中,但是主耶稣带来了生命的粮,就是祂的肉、与祂的血,是让我们吃了能得生命,让我们吃了灵里得到饱足,免去死亡的命运。吃主的肉、喝主的血,就是凭着持续对主的信心,领受耶稣要赐给我们的属灵生命。
不信者拒绝生命的粮
「60他的门徒中有好些人听见了,就说:「这话甚难,谁能听呢?」61耶稣心里知道门徒为这话议论,就对他们说:「这话是叫你们厌弃(原文是跌倒)吗?62倘或你们看见人子升到他原来所在之处,怎么样呢?63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64只是你们中间有不信的人。」耶稣从起头就知道谁不信他,谁要卖他。 65耶稣又说:「所以我对你们说过,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66从此,他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 67耶稣就对那十二个门徒说:「你们也要去吗?」68西门彼得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69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 神的圣者。」70耶稣说:「我不是拣选了你们十二个门徒吗?但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71耶稣这话是指着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说的;他本是十二个门徒里的一个,后来要卖耶稣的。 」
不信者因主的话甚难而离开
正如所预期的,犹太人对耶稣的话感到厌烦而不信,甚至连门徒中都有许多人开始议论。为什么连门徒都开始疑惑了?必定是耶稣的话已经冒犯了他们心中最基本的信念了。哪些话让门徒听见了心中觉得厌弃?可能是耶稣说的:凡吃祂的肉、喝祂的血的人才能得生命。 「叫人厌弃」原义是「使人跌倒」,也就是让人原本觉得熟悉的信念受到了挑战。这群原本跟随耶稣的门徒,原本带着各种自私的期待来跟从,有的人想吃饼得饱、有的想拥立耶稣作犹太人的王、有的人因着看到神迹而希奇。这些错误的盼望最终都要被戳破,当耶稣清楚告诉他们的生命的唯一途径是吃主的肉、喝主的血的时候,他们大失所望,转头离开主。其实主来到地上的使命就是将祂的肉给我们吃、将祂的血给我们喝,也就是为我们在十字架上破碎身体、流出宝血,成就赎罪的救恩。门徒中有多人离开了主,可见这些门徒的信心只是短暂的,是摇摆不定、经不起考验的。这些人虽称为门徒,只不过是外表跟从过耶稣,没有持续的信心,这种人并不是真正重生得救的门徒。
耶稣看见他们要走,问他们:「倘或你们看见人子升到他原来所在之处,怎么样呢?」如果连耶稣说出「祂的肉是可吃的、祂的血是可喝的」都会冒犯他们,那当耶稣将来从死里复活、升天、回到祂原本来的地方。这样的宣告岂不更是达到冒犯的顶点,叫他们更受不了吗?耶稣接着说:「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祂把复活升天与赐下圣灵连在一起,祂的复活升天回到天父身边,正显明祂与天父本来同在的永存性与神性。祂的大能足以让人的灵性从死里复活,也就是祂的肉与祂的血能让人吃了就不死。这句话中「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是什么意思?原文的意思是:「使人得生命的是圣灵,肉体不能让人得益。」是这应该是一个对比,指出那些厌弃祂的犹太人、与离开的门徒只专注在肉体的利益,追求的都是世俗的事物,无法理解耶稣说的话的意义,除非是圣灵动工,人不能得生命。这里的灵应该指圣灵,因为约翰福音第三章耶稣论重生,即指出重生的人是从水而圣灵生的。圣灵就是赐生命的源头。
耶稣的话就是灵又怎么理解呢?这里的「是灵」并不是「等同于圣灵」的意思,而是描述耶稣所说的话的性质。耶稣的话正是圣灵赐生命的管道。下半句「就是生命」的意思就是,耶稣的话也能让听到而信靠的人得生命。我们所领受主耶稣的话语就是福音的信息,清楚记载在圣经中。这信息是圣灵赐下的启示,是让人得生命,免于死亡的途径。我们千万不要轻视记载在圣经中耶稣的话,把它当成是死的文字。它是道成肉身的生命之道,经圣灵启示赐下,清楚记载的成文的真理。接受这真理,是可以让人认识耶稣而得生命的。
耶稣早已知道犹大会背叛
虽然耶稣已经向门徒说出,祂的话是灵是生命。但是祂也清楚知道一些门徒不信的心,祂警告他们:「只是你们中间有不信的人。」作者约翰解释:「耶稣从起头就知道谁不信他,谁要卖他。」这个「从起头」应该是指耶稣传开始道,呼召门徒的起头。那些跟随祂的人不见得是真心相信。本句动词「知道」是过去完成式,表示耶稣在传道的起头,早就已经知道这些人的信不是真的。这些人的不信是现在式,表示一直如此,不是一时软弱、暂时失去信心。耶稣从起头也知道犹大的心,这个人向来就「是」个将要背叛祂的人,这里的「是」也是现在式,表示一直如此,不是一时兴起。
有的人曾经有疑问,犹大曾经信吗?从本句经文我们看到,耶稣从起头就已经知道的事包括:(1)有许多门徒一直不信祂(2)有个人一直是想要卖祂的人。这两句既然连在一起说,关系密切,主要是针对犹大讲的。卖主是不信的极致,不可能那位将要卖他的人,与那些不信的人无关,他就是其中之一。况且,耶稣接着解释前一句话说:「所以我对你们说过,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所以」这个字原文是「因此」,这两句有因果关系,原因就是前一句话。因为耶稣早已知道有人不信,会背叛祂,因此证明了耶稣在前面已经说过的话是不错的:「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6:44)那些不信的人不是蒙天父恩赐到耶稣面前的人,那位背叛耶稣的犹大,也一定不是。
这话说完,结果是令人感叹的:「从此,他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欺师背祖是大逆不道之事。这些原本跟随耶稣的人,因着耶稣的话被冒犯,失望离开。耶稣说这些人不来到耶稣的面前信靠祂,本来就在天父的意料之中。表面上是他们拒绝耶稣,其实他们是判定自己,被天父拒绝。
众多不信的人离去之后,只有十二个门徒还在,看来这十二个人对主还是忠心的。耶稣就对那十二个门徒说:「你们也要去吗?」这十二个人是耶稣亲自挑选出来的使徒,如果连他们也走开,耶稣可以说是众叛亲离,身边没有一个人留下来了。
西门彼得还是对主忠诚的,他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 神的圣者。」他的认信是不错的,主耶稣有永生之道,他决心跟到底,绝不离开主。 」然而他有一点搞错了,他话中「我们已经信了」他说的我们包括十二使徒中的犹大。彼得以为犹大也是坚定信主的。这信是完成式,表示彼得以为,他们十二个都是过去到现在都一直信,没有改变的。其实不是。耶稣纠正他说:「我不是拣选了你们十二个门徒吗?但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本句话的「是」是现在式,表示持续的状态,犹大一直是那位要背叛主的魔鬼。这是何等严厉的话。这里的是并非等同之意,而是指犹大一直被魔鬼利用,被当作魔鬼的工具。下一句话是约翰解释耶稣的话,清楚指出这个人就是犹大。那位本是使徒,后来却卖耶稣的叛徒。 「后来要卖耶稣的」的动词「要卖」原文是未完成式,也就是从耶稣传道之初到耶稣说话的时候一直持续是,是那要卖主的叛徒。从耶稣对彼得的纠正,与约翰对犹大的评价,清楚说出,犹大背叛主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在耶稣的意料之内,他对主的信心不真,不是真正重生得救的人。
本段的重点在于:不信的门徒离弃主,与犹大的背叛给我们的警惕。信主的人必须要信心坚定,即使考验临到、环境恶劣、众人软弱跌倒,我们总不能离弃主。因为我们跟随主的原因不是因着肉身的原因,带着不纯正的动机,因着想要看神迹、或想吃饼得饱。我们跟随主是因为主有永生之道。除祂以外没有任何途径我们可以靠着得生命。我们绝对不能放弃信心,绝对不可离开主。
结论
从这段经文我们看到了,天上降下的真粮就是主耶稣,这话引起犹太人不满的情绪,而议论纷纷。主耶稣清楚说明天上降下的粮,就是祂的肉、与祂的血。吃主的肉,代表着接受主耶稣在十字架上舍身为我们预备的赎罪救恩;喝主的血代表领受基督为我们流出的宝血,让我们的罪得赦免。吃喝主耶稣,就是以信心接受主耶稣为我们预备的救恩。吃主的肉、喝主的血,能满足人心灵的需要,让人得永生,末日还要让他们复活。虽然这话让犹太人受到冒犯,然而主知道人的心,若不是天父吸引人,不可能有人归信基督。我们都蒙天父吸引而信靠主,愿我们都能持守信心,永远不离弃爱我们的主。
我们上一次提到第六章的前半段,从耶稣以五饼二鱼的神迹喂饱五千人,进而让许多因神迹惊奇的人追随着祂,这些人各怀不同的期盼,有些甚至抱着偏差的动机。耶稣没有依着他们的期待,满足他们的好奇,反倒是教训他们不要把心思放在地上的利益,而是应当领受天降的真粮。这真粮也就是主耶稣自己,祂能够真正满足人心灵的需要。接下来主耶稣将会告诉我们,什么是生命的粮?怎么才能得到这真粮?让我们从约翰福音第六章的下半部来看这个主题。
耶稣为何是生命的粮?
「41犹太人因为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就私下议论他,42说:「这不是约瑟的儿子耶稣吗?他的父母我们岂不认得吗?他如今怎么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43耶稣回答说:「你们不要大家议论。44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到我这里来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45在先知书上写着说:『他们都要蒙 神的教训。』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46这不是说有人看见过父,惟独从 神来的,他看见过父。47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信的人有永生。」(约6:41-47)
本段经文包含了两段犹太人的议论(grumble),与一段争论(dispute),全都是因为耶稣说出了「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这句话所引发的。为何犹太人对耶稣这宣称议论纷纷呢?因为他们无法接受耶稣自称是来自于天上。天是神的居所,来自天上也就等于是来自于神。犹太人对耶稣的话不以为然,不信耶稣是从神而来的,于是私下议论:「这不是约瑟的儿子耶稣吗?他的父母我们岂不认得吗?他如今怎么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这群跟随耶稣的犹太人是住在迦百农,也就是耶稣故乡拿撒勒附近的一个小城,他们十分清楚耶稣的父母。耶稣明明就是约瑟、马利亚的儿子,怎么说自己来自天上?他们低声窃窃私语,发出不满的声音。这态度正是心中不信的表现。
他们是怎么跟随耶稣的,是因看到神迹,心中觉得惊讶。又因为吃饼得饱,想要再从耶稣这里得到好处。可是一听到耶稣说自己是来自天上,再说自己是能够让他们吃的粮。他们就开始显出不耐的情绪,以议论来表现出心中的不信。
来到基督面前的都是父所吸引的
耶稣看见他们的态度,知道他们不信的心,他说:「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这句话与前面的37节是互相呼应的:「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37节是正面陈述,44节是反面陈述,说的是同一件事。这句话听在犹太人的耳里是很刺耳的。我们知道「到我这里来」是什么意思。前面35节耶稣说过:「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不饿不渴是针对耶稣称自己为生命的粮而说的。意思就是吃了这粮,属灵的需要就能得到满足,不再饥渴。所以到主这里来,就与信主是相当的意思。 44节说了,若不是父吸引人,就没有人到主这里来,也就是不会信主。这话是针对谁而说的?显然就是对这群私下议论的犹太人。他们的议论表现出不信的态度,证明出他们没有顺服神的吸引,归向耶稣。可知他们并不是神赐给耶稣的人。
这话似乎把人不信神的责任推向了神,一个人不信神就可以义正辞严地说:「我不信的原因,最主要是神不吸引我。祂不把我赐给耶稣,所以我无论如何也信不来。」这句话合理吗?保罗在罗马书曾经回答那些向神抱怨的人。那些人听到神怜悯谁就怜悯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他们心中不平,向保罗发出抗议:「祂为什么还指责人呢?有谁抗拒有祂的旨意呢?」这群犹太人如果听到约翰的话,也可能用同样的话群起抗议:「既然神这么霸道,祂不吸引的人就无法信祂,那祂就不能怪我不信,因为我不信的最终原因就是祂。」保罗不与这种想法辩论,只告诉他们:「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然向神强嘴呢?」我们身为人,对于自己的作为负责,不该把自己该负的责任推到神身上。一个人不信是因着什么不信的?是他自己决定的,神没有强迫他不信。他不是毫无自主余地地被神摆弄,而是他自己先生出刚硬不信的心,神再让他继续刚硬不信下去,作为对他的审判。
44节这句话就是对着这群不信的犹太人说的:「若不是我父吸引人,就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的。」旨在说明这群犹太人拒绝天父差来的儿子,拒绝领受天上来的真粮,当他们心中刚硬,存着不信的恶心时,外表似乎是天父被他们拒绝了,事实上是他们自己判定不配得救,落在天父的拒绝中。他们的不信、拒绝,正证明了天父对他们的任凭,任凭是对他们不信的审判。人要自己为自己不信的决定负责,不能推到天父身上。在天父的眼中,人的悖逆也在祂的主权底下,没有一件事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祂容许这事发生,任凭刚硬不信的人落入审判。
底下的经文就是解释神怎么吸引人来归向祂:「在先知书上写着说:『他们都要蒙 神的教训。』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先知书上说的是信靠神的子民,凡信靠的人都是因着听闻神的教训、而愿意学习,才来到主面前的。神的作为是把祂的教训传给人,人的责任是学习、接受这教训。这种人就会到耶稣的面前来,也就是信祂。神的吸引就是神将福音传给人,圣灵光照人心让人知罪,在人心中动工让人听闻福音而愿意悔改。这是神的拯救的工作。人的责任是回应神的呼召,接受耶稣基督,悔改认罪。正如我们在第三章说的重生是神的工作,悔改归正是人的责任,神主动施恩重生我们,我们则回应神的呼召而悔改归正,是一体两面,不可对立起来。圣经告诉我们拯救的主动者是神,目的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全然败坏,却仍蒙主拯救,而心生感恩。人却不可把它当作推卸责任的借口。
到主面前来的人有何结果?就是在末日主要使他复活。这与39节呼应:「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要叫他复活。」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连贯的信息,就是天父用福音的道吸引人,凡愿意学习领受的,就会来到耶稣的面前,归向耶稣基督,这群人也就是信靠的人。这群人今生就能得到永生,末日将会复活。永生是属灵的生命永不停止,复活是指末日身体得赎,两者虽然发生的时间不完全相同,但却紧密相连、不能分开。这就是约翰福音从头到尾一贯的信息。
唯有见子而信的才是遵从父
前一节经文说到了:「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这群人就是信福音而归向主的人。然而怎么听见父的教训、又能学习而遵从?不是凭着基督以外的任何管道可以达到。没有任何其他神秘的方法,我们可以经历神所传给我们福音的真理,唯独透过耶稣。耶稣下一句话清楚地解释前一句:「这不是说有人看见过父,惟独从 神来的,他看见过父。」这与约翰福音1章18节说的相合:「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不要期待在耶稣以外我们可以得到救恩的真理。祂是唯一见过神的,祂能彰显出神的荣耀,祂是我们认识神属性最清楚的途径。我们不可能在祂以外,宣称自己已经领受了天父超然的启示。这句话与约翰福音10章15节的经文相合:「你们既不认识我,也不认识我的父;如果你们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本句话的「认识」是与神有生命连接的关系,基督是我们能「认识」神的唯一途径。换句话说,除祂以外,我们不可能与神相连、不可能得永生。耶稣接下来陈述一个真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信的人有永生。」(6:47)这句话是对着那一群尚不相信的犹太人说的。期待他们能够听明白祂的话,愿意以信心接受,最终得到永生。虽然前面的经文让我们看到,神在拯救一事上拥有主权。但是这里祂也向那些尚不信祂的犹太人发出呼召。福音的邀请、与神吸引人来归向祂并不矛盾。福音的呼召正是神在人心中动工的方式。我们不是神,不知道人对福音的反应,也不知道神拣选的对象。然而我们该把握住的就是基督明确的命令:「信的人有永生。」从结局我们就知道谁领受的呼召是有效的,谁听闻福音,却当作耳边风。我们当专注于人自己的责任,也就是对福音的邀请发出回应。
耶稣说:「信的人有永生。」信的对像是谁?耶稣下一句立即说:「我就是生命的粮。」信的对象清楚就是耶稣自己。犹太人对他发出不信的议论,然而主耶稣却再一次要他们作出选择,他们到底是要拒绝基督,落入神的任凭当中,还是愿意谦卑的领受生命的粮,信靠祂。这是这群犹太人必须慎重作出的抉择。这个抉择直接影响他们最终是得永生与否。
我们怎么得到生命的粮?
「48我就是生命的粮。49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50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51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52因此,犹太人彼此争论说:「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53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54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55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56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57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58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吃这粮的人就永远活着,不像你们的祖宗吃过吗哪还是死了。」59这些话是耶稣在迦百农会堂里教训人说的。 」(约6:48-59)
本段第一句话重新回到第六章耶稣讲述的重点「耶稣就是生命的粮」。这主题在32到35节曾经说过,这里再次重述,可见这观念的重要性。耶稣接着把犹太人自以为傲的传统,也就是他们先祖在旷野中吃过的吗拿来作对比:「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吗哪只能带给人暂时的饱足,不能让人永远活着。对比的就是「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
这是指什么?明显的是指耶稣。因为祂就是天上降下来的粮,也就是祂在前面多次自称的。这粮的特点是「叫人吃了就不死」。下一节前半更清楚说出:「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6:51)这里所强调是什么?是吗哪与基督的对比,一个是满足肉身的需要,只能暂时让人不饿。另一个是满足灵性的需要,让人属灵生命活起来,结果是得到永生、永远不死。这段话与第四章与撒玛利亚妇人谈道说的:「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耶稣所说的生命的粮、与耶稣赐的活水是功能是一样的,也就是能赐人生命,满足人心中的干渴与饥饿。不但是暂时的满足,而是永远的。当我们属灵生命得到重生,就再也不致枯竭或死亡。这生命就是基督所要赐给我们的,也就是本段经文说的生命的粮。
吃主肉喝主血的意义
耶稣接着解释:「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生命的粮怎么能与耶稣的肉来类比呢?这句话让犹太人非常困扰,因此彼此争论说:「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犹太人禁戒吃血,唯有律法上定为洁净的食物才可吃。这里耶稣竟然说他的肉就是天上降下来的生命的生命的粮,而且要人吃祂的肉。不只犹太人觉得厌恶,而互相争论,连今天我们读起来都有些不解。耶稣说的「祂的肉」是什么意思?我们在理解这话句话时,千万不要像犹太人一样,以为耶稣就是让我们物质上吃喝他的血肉之躯。这句话必然有象征性的意义。
下一节经文可能给我们一些提示:「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显然吃主的肉直接关系到我们可否得生命,不吃主的肉则没有生命在人里头。相对于53反面陈述不吃的后果,54节正面的陈述吃的结果:「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这与51节后半部相合:「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主的肉赐下,就是要让世人因着吃祂的肉而得生命。
吃主的肉、喝主的血,既然是与得生命有关,那就符合前面说的:「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这是属灵的饥渴,不是肉身的。唯有从主耶稣那里得满足,才能免去属灵的饥渴。吃喝的结果就是属灵的生命得到重生,免去死亡。这与约翰福音的中心思想一致,就是3章16节说的:「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我们借着信,接受主耶稣的救赎,因此免去灭亡的命运,得到永生。因此,吃喝主耶稣就与信靠祂、领受祂的救恩有直接的关系了。
当我们将54节与40节对比,我们更可以看出这个结果。 40节说:「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54节:「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两节经文都提到得永生、与末日得复活的结果,有相近的平行关系。唯一不同的描述就是得到的途径,40节说:「一切见子而信的人」,54节说:「吃我肉、喝我血的人」。这不是得永生的两种途径,而是同一件事的两种描述。 「吃我肉、喝我血」就是「见子而信」的隐喻。
耶稣赐给我们祂的肉、与祂的血,为了要让我们得生命。我们吃主的肉、喝主的血,就有生命在我们里头。首先我们要问的是,主耶稣为何要用祂的肉与祂的血来类比他的救恩?祂道成肉身里到世上,为我们在十字架上破碎祂的身体,流出宝血。祂的身体与祂流出的血,已经成了赎罪的代价,让我们犯罪该得的罪债,完全被祂清偿。他在十字架上代替了我们接受犯罪的刑罚。因此,我们是否接受祂为我们付上赎罪的代价,直接关系到救恩是否在我们身上生效。因此,耶稣使用吃祂的肉来代表我们接受祂舍身附上赎罪的代价。用喝祂的血来代表我们接受祂宝血为我们流出,洗清我们的罪。简而言之,吃主的肉、喝主的血就是领受耶稣为我们预备的救恩,也就是凭着信心来带主面前,领受祂赐下属灵的生命。
吃喝主耶稣的结果
当我们知道「吃喝主耶稣」代表领受主耶稣为我们预备的救恩,那我们应当如何吃喝呢?耶稣在55-56节接着说:「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这句话中的动词「吃」与「喝」都是现在式,54节中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也是现在式,表示持续的行动,不是短暂的。 35节中提到:「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本句动词「信」与「到我这里来」都是现在式。我们对主耶稣的信靠,来到祂的面前领受祂的救恩,也一样是持续的行动。信从来不是一时的。吃与喝也是一样。
主耶稣在56节说,吃喝主肉、喝主的血的结果是:「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这描述了基督与信徒的彼此内住。整个约翰福音中多次描述「彼此内住」的观念。 「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14:20)「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 」(15:5)信徒住在基督里面的意义是:信徒持续的信靠基督,属灵生命与祂连接。因着与基督连接,基督的生命就进入我们生命里面,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这是持续信靠基督,与祂相连,也就是吃主肉、喝主的血所生出的结果。
有一个宗派特别强调「吃喝主耶稣」的说法,就是信徒要吸收主耶稣的生命,让我们越来越像主耶稣。他们有一位弟兄认为:「因着我们吃喝祂,神就把祂自已作到我们里面。借着吃喝,我们把主接受到里面来,并且祂与我们有生机的联合。当我们吃喝某些成分时,那些成分就被接受到我们里面,在本质和实质上与我们合一。」他们所强调的是,吃喝主耶稣所生出的结果,也就是生命的改变,更有主的样式。如何达到这结果?必要的途径是连在基督的生命源头,也就是持续的信靠主。
要明白第六章的吃喝主耶稣是什么意义,不能离开前面五章的主题。仔细分析前面五章的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脉络。第二章变水为酒的神迹谈到了主耶稣带来了生命本质的改变。第三章主耶稣论重生谈到了,内在的洁净与更新带来了个人属灵生命的新生。第四章与撒玛利亚妇人谈道,主耶稣告诉她,只有领受耶稣赐下的活水,心灵才能永远不干渴。第五章耶稣医治三十八年的病人,让他的痛苦得到释放,享受真正的安息。这个信息的脉络有个主轴,就是借着信靠基督,可以经历生命的改变,使我们被罪所辖制痛苦、干渴的内在生命得到复苏。吃主的肉、喝主的血,也是在这个思路上来理解,我们活在黑暗中的时候,灵里枯干、贫乏,落在死亡的命运中,但是主耶稣带来了生命的粮,就是祂的肉、与祂的血,是让我们吃了能得生命,让我们吃了灵里得到饱足,免去死亡的命运。吃主的肉、喝主的血,就是凭着持续对主的信心,领受耶稣要赐给我们的属灵生命。
不信者拒绝生命的粮
「60他的门徒中有好些人听见了,就说:「这话甚难,谁能听呢?」61耶稣心里知道门徒为这话议论,就对他们说:「这话是叫你们厌弃(原文是跌倒)吗?62倘或你们看见人子升到他原来所在之处,怎么样呢?63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64只是你们中间有不信的人。」耶稣从起头就知道谁不信他,谁要卖他。 65耶稣又说:「所以我对你们说过,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66从此,他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 67耶稣就对那十二个门徒说:「你们也要去吗?」68西门彼得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69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 神的圣者。」70耶稣说:「我不是拣选了你们十二个门徒吗?但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71耶稣这话是指着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说的;他本是十二个门徒里的一个,后来要卖耶稣的。 」
不信者因主的话甚难而离开
正如所预期的,犹太人对耶稣的话感到厌烦而不信,甚至连门徒中都有许多人开始议论。为什么连门徒都开始疑惑了?必定是耶稣的话已经冒犯了他们心中最基本的信念了。哪些话让门徒听见了心中觉得厌弃?可能是耶稣说的:凡吃祂的肉、喝祂的血的人才能得生命。 「叫人厌弃」原义是「使人跌倒」,也就是让人原本觉得熟悉的信念受到了挑战。这群原本跟随耶稣的门徒,原本带着各种自私的期待来跟从,有的人想吃饼得饱、有的想拥立耶稣作犹太人的王、有的人因着看到神迹而希奇。这些错误的盼望最终都要被戳破,当耶稣清楚告诉他们的生命的唯一途径是吃主的肉、喝主的血的时候,他们大失所望,转头离开主。其实主来到地上的使命就是将祂的肉给我们吃、将祂的血给我们喝,也就是为我们在十字架上破碎身体、流出宝血,成就赎罪的救恩。门徒中有多人离开了主,可见这些门徒的信心只是短暂的,是摇摆不定、经不起考验的。这些人虽称为门徒,只不过是外表跟从过耶稣,没有持续的信心,这种人并不是真正重生得救的门徒。
耶稣看见他们要走,问他们:「倘或你们看见人子升到他原来所在之处,怎么样呢?」如果连耶稣说出「祂的肉是可吃的、祂的血是可喝的」都会冒犯他们,那当耶稣将来从死里复活、升天、回到祂原本来的地方。这样的宣告岂不更是达到冒犯的顶点,叫他们更受不了吗?耶稣接着说:「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祂把复活升天与赐下圣灵连在一起,祂的复活升天回到天父身边,正显明祂与天父本来同在的永存性与神性。祂的大能足以让人的灵性从死里复活,也就是祂的肉与祂的血能让人吃了就不死。这句话中「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是什么意思?原文的意思是:「使人得生命的是圣灵,肉体不能让人得益。」是这应该是一个对比,指出那些厌弃祂的犹太人、与离开的门徒只专注在肉体的利益,追求的都是世俗的事物,无法理解耶稣说的话的意义,除非是圣灵动工,人不能得生命。这里的灵应该指圣灵,因为约翰福音第三章耶稣论重生,即指出重生的人是从水而圣灵生的。圣灵就是赐生命的源头。
耶稣的话就是灵又怎么理解呢?这里的「是灵」并不是「等同于圣灵」的意思,而是描述耶稣所说的话的性质。耶稣的话正是圣灵赐生命的管道。下半句「就是生命」的意思就是,耶稣的话也能让听到而信靠的人得生命。我们所领受主耶稣的话语就是福音的信息,清楚记载在圣经中。这信息是圣灵赐下的启示,是让人得生命,免于死亡的途径。我们千万不要轻视记载在圣经中耶稣的话,把它当成是死的文字。它是道成肉身的生命之道,经圣灵启示赐下,清楚记载的成文的真理。接受这真理,是可以让人认识耶稣而得生命的。
耶稣早已知道犹大会背叛
虽然耶稣已经向门徒说出,祂的话是灵是生命。但是祂也清楚知道一些门徒不信的心,祂警告他们:「只是你们中间有不信的人。」作者约翰解释:「耶稣从起头就知道谁不信他,谁要卖他。」这个「从起头」应该是指耶稣传开始道,呼召门徒的起头。那些跟随祂的人不见得是真心相信。本句动词「知道」是过去完成式,表示耶稣在传道的起头,早就已经知道这些人的信不是真的。这些人的不信是现在式,表示一直如此,不是一时软弱、暂时失去信心。耶稣从起头也知道犹大的心,这个人向来就「是」个将要背叛祂的人,这里的「是」也是现在式,表示一直如此,不是一时兴起。
有的人曾经有疑问,犹大曾经信吗?从本句经文我们看到,耶稣从起头就已经知道的事包括:(1)有许多门徒一直不信祂(2)有个人一直是想要卖祂的人。这两句既然连在一起说,关系密切,主要是针对犹大讲的。卖主是不信的极致,不可能那位将要卖他的人,与那些不信的人无关,他就是其中之一。况且,耶稣接着解释前一句话说:「所以我对你们说过,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所以」这个字原文是「因此」,这两句有因果关系,原因就是前一句话。因为耶稣早已知道有人不信,会背叛祂,因此证明了耶稣在前面已经说过的话是不错的:「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6:44)那些不信的人不是蒙天父恩赐到耶稣面前的人,那位背叛耶稣的犹大,也一定不是。
这话说完,结果是令人感叹的:「从此,他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欺师背祖是大逆不道之事。这些原本跟随耶稣的人,因着耶稣的话被冒犯,失望离开。耶稣说这些人不来到耶稣的面前信靠祂,本来就在天父的意料之中。表面上是他们拒绝耶稣,其实他们是判定自己,被天父拒绝。
众多不信的人离去之后,只有十二个门徒还在,看来这十二个人对主还是忠心的。耶稣就对那十二个门徒说:「你们也要去吗?」这十二个人是耶稣亲自挑选出来的使徒,如果连他们也走开,耶稣可以说是众叛亲离,身边没有一个人留下来了。
西门彼得还是对主忠诚的,他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 神的圣者。」他的认信是不错的,主耶稣有永生之道,他决心跟到底,绝不离开主。 」然而他有一点搞错了,他话中「我们已经信了」他说的我们包括十二使徒中的犹大。彼得以为犹大也是坚定信主的。这信是完成式,表示彼得以为,他们十二个都是过去到现在都一直信,没有改变的。其实不是。耶稣纠正他说:「我不是拣选了你们十二个门徒吗?但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本句话的「是」是现在式,表示持续的状态,犹大一直是那位要背叛主的魔鬼。这是何等严厉的话。这里的是并非等同之意,而是指犹大一直被魔鬼利用,被当作魔鬼的工具。下一句话是约翰解释耶稣的话,清楚指出这个人就是犹大。那位本是使徒,后来却卖耶稣的叛徒。 「后来要卖耶稣的」的动词「要卖」原文是未完成式,也就是从耶稣传道之初到耶稣说话的时候一直持续是,是那要卖主的叛徒。从耶稣对彼得的纠正,与约翰对犹大的评价,清楚说出,犹大背叛主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在耶稣的意料之内,他对主的信心不真,不是真正重生得救的人。
本段的重点在于:不信的门徒离弃主,与犹大的背叛给我们的警惕。信主的人必须要信心坚定,即使考验临到、环境恶劣、众人软弱跌倒,我们总不能离弃主。因为我们跟随主的原因不是因着肉身的原因,带着不纯正的动机,因着想要看神迹、或想吃饼得饱。我们跟随主是因为主有永生之道。除祂以外没有任何途径我们可以靠着得生命。我们绝对不能放弃信心,绝对不可离开主。
结论
从这段经文我们看到了,天上降下的真粮就是主耶稣,这话引起犹太人不满的情绪,而议论纷纷。主耶稣清楚说明天上降下的粮,就是祂的肉、与祂的血。吃主的肉,代表着接受主耶稣在十字架上舍身为我们预备的赎罪救恩;喝主的血代表领受基督为我们流出的宝血,让我们的罪得赦免。吃喝主耶稣,就是以信心接受主耶稣为我们预备的救恩。吃主的肉、喝主的血,能满足人心灵的需要,让人得永生,末日还要让他们复活。虽然这话让犹太人受到冒犯,然而主知道人的心,若不是天父吸引人,不可能有人归信基督。我们都蒙天父吸引而信靠主,愿我们都能持守信心,永远不离弃爱我们的主。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