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第二个警告:来3:7-19不信,试探神的危险(潘志定)
2025-07-30 08:51:15
323次阅读
0个评论

第二个警告作者目的为告诫希伯来信徒,若重回犹太教的律法主义,也会如同你们的祖宗一样。因他们硬着心不信神的应许,以致倒毙在旷野(出17:1-7,民20:1-13)。

 

一、在旷野道路“不信”的例证(来3:7-11)

1、硬着心(来3:7-8a)

圣灵有话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来3:7-8a)。”

作者引用《诗篇》九十五篇的内容来警告希伯来信徒,并称这诗是大卫写的(来4:7),又称是“圣灵说”。当人被圣灵感动讲出神心意的话即“圣灵说”,若听见圣灵的话就不可硬着心。


“硬着心”是对神要求的旨意不顺从,反抗、拒绝。以色列民在旷野的道路上悖逆神,他们从一开始顽固与倔强的错误态度,衍变成错误的品格,后来失去了安息。

“今日若听他的话”作者警告希伯来信徒今日若听见祂的话,就不可硬着心,趁着还有机会要顺从神。


圣徒得知神的旨意之后,因为恋慕世界、贪图罪中之乐、被金钱思虑勒住,不竭力去顺服神,那就会失去温柔受教的心,就是硬着心,良心会渐渐失去对神的知觉。这样,不久就会导致轻看罪,轻看神的律法,轻看神奇异的恩典与怜悯,轻看基督的宝血,带来可怕的后果。

 

2、试探神(来3:8b-9)

像在旷野惹他发怒、试探他的时候一样。在那里,你们的祖宗试我探我,并且观看我的作为有四十年之久(来3:8b-9)。

“试探”是故意的背叛,恶意的举动引起对方的反应,这不是出于良善的动机。以色列民在旷野遇到困难就试探神,不敬畏神,认为神是慈爱的可以向神发怨言,甚至要重回埃及,明明知道这是神所不喜悦的还执意去行,这就是硬着心的表现。

 

“他们观看我的作为有四十年之久。”他们在四十年的时间看到神的作为,经历过无数的神迹,仍然试探神,表明不是偶尔的失误,乃是故意犯罪,习惯性的、屡次的悖逆。

希伯来圣徒在苦难的试验中若回犹太教的律法主义,相当于以色列民重回埃及,因为与以色列民一样,明知不对还执意去行,就是试探神。


在奔跑天路的历程中会有软弱、跌倒,在试探面前也许会有失败犯罪、有灰心失望,但神有丰盛的慈爱与怜悯,只管来到神面前得怜恤蒙恩惠,仰望神作随时的帮助。在顺服的过程中故意悖逆、硬心、试探神,那就必会带来神的管教、审判。

 

3、心迷糊(来3:10-11)

  “所以,我厌烦那世代的人,说:‘他们心里常常迷糊,竟不晓得我的作为!’我就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来3:10-11)。’”

“迷糊”原文是迷路、迷惑、受欺,完全失去分析的能力。以色列民心里被迷惑,不晓得神的作为,最终被神厌弃了。

 

当人与邪灵配合试探神时,会竭力淡化对罪的意识,轻看罪与神的公义,先打压灵不让它发挥正常的功用,一步步的麻痹良心,使自己心灵的眼睛昏花,对于圣灵的感动视而不见。

圣灵感动圣徒的心,因着一次次地不顺服,良心对圣灵感动渐渐地不敏锐了,圣灵感动也少了,不久心里就迷糊了。然而犯罪就不会有圣灵责备了,因为硬着心即使圣灵责备也不会有知觉,最终导致沉沦。

 

二、在信仰道路“不信”的勉励(来3:12-19)

1、不信的结果:离弃神(来3:12)

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 神离弃了(来3:12)。

作者在以上引用了以色列民从埃及出来,在旷野道路不信神的应许,试探神惹神发怒的例证,这里马上转为对希伯来圣徒的劝勉,同时告诫他们若重回犹太教,就如以色列民要重回埃及一样,这是不信神的应许,也就是离弃基督并祂的救恩。


“免得你们中间”,就是要免于不幸的事情发生。不但自己谨慎自守,还要顾及软弱的肢体,不容许弟兄因不信硬着心后来将永生神离弃。

“离弃”原文指被引诱、离开,就是背道、转离神,将起初接受的信仰切断关系。只有那经历救恩的人才存在离弃神的可能(来6:4-5),这也就是背道。17世纪英国著名神学家约翰·欧文在《试探·治死罪》说道:我们要竭力逃避‘被罪迷惑’而变得刚硬,以致背道把永生神离弃。”又说:“罪导致你属灵力量的衰弱,更可怕的结局是:背道和地狱。基督的血洁净我们,不是要安抚我们在罪中生活。一旦罪抓住他们的心,那么他们投身进入通往地狱的大道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2、不信的防备:天天彼此相劝(来3:13)

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来3:13)。

作者劝勉希伯来圣徒要常常回想在旷野以色列百姓失败的结局,他们惹神发怒、惹神厌烦,最终被神击杀,倒毙在旷野。所以要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

“趁着今日”指抓住当今还有悔改的机会,就要听从神的话,作者警告他们不要失去当今有悔改的机会。


“天天彼此相劝”,这是劝勉肢体常常所要做的,要看为极为重要的事,同时也是每一位圣徒要做的。神的儿女要一面劝勉他人,一面接受他人的劝勉,彼此相劝、彼此光照、彼此激励,活在真理的光中,就免于像以色列民在旷野被罪迷惑,以致惹神发怒,被神弃绝了。

 

3、不信的胜过:坚持起初确实的信心(来3:14-15)

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份了。经上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像惹他发怒的日子一样(来3:14-15)。”

“起初确实的信心”,“确实”是指稳固,如同抛锚坚定不移。神往往在起初蒙恩的时候给人一个美好的属灵光景作为一生灵程道路的标本,那时与神的关系是新鲜的,爱是火热的,对神的应许是全然依靠的。在灵程道路上奔跑,生命经历一些试验信心往往会受到打击,所以要常常回到起初那种对神的热诚,并要将起初那种信心坚持到底。


“坚持到底”表明其过程有冲击且难熬,在极其困乏的时候,仍然不放弃,这是需要自我勉励站立并坚持到底。“底”原文是剧终、末了,生命的终点,坚持到底带有至死不变的意思。

“基督里有份”思高本译为“有份与基督的人”,“份”原文是指同伴、合伙,就如同企业的合伙同伴,在基督里有份是指成为基督家里的一部分,得着基督里的安息。

 

4、不信的警戒:不得进入安息(来3:16-19)

那时听见他话、惹他发怒的是谁呢?岂不是跟着摩西从埃及出来的众人吗?神四十年之久又厌烦谁呢?岂不是那些犯罪、尸首倒在旷野的人吗?又向谁起誓,不容他们进入他的安息呢?岂不是向那些不信从的人吗?这样看来,他们不能进入安息是因为不信的缘故了(来3:16-19)。

作者藉着这一段经文对以上的警告作一个总结,重复以上所论述的以色列民在旷野被神击毙的例证。同时衔接第四章的劝勉,表明若不忠心,仍然悖逆就会失去安息。神带领以色列民出埃及的目的,是要领他们进入神的应许之地——迦南。他们尸首倒在旷野失去安息,不是神没有能力保守,乃是因他们执意不信,惹神发怒,导致神起誓不容许他们进入应许的安息之地。


这“不信”不是指直接对救恩的否认,乃是在信仰的试炼中不信神的应许,不信神良善的属性:能力、智慧、慈爱,不信神能力的保守,但没有宣明要放弃救恩。而犹太教注重的是律法祭祀却忽略基督,故重回犹太教,这个举动其实就是放弃了救恩。

人的旧性情总是想逃避基督所受的凌辱,享受宗教与世界的美感。所以,背道弃掉永生神不是一下子就造成的,乃是渐渐良心僵硬,不再定罪。一开始并非理智不明白,先是面对神清楚的命令不信从,其次经历了不思想基督、不忠于基督,渐渐导致不信神、试探神、悖逆神,后来不得安息犹如以色列民倒毙在旷野。



收藏 0 0

登录 后评论。没有帐号? 注册 一个。

xwxa9260

  • 0 回答
  • 0 粉丝
  • 0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