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受难周-质问耶稣的权柄 ——100天学马太福音第七十八讲
2021-08-30 16:38:58
580次阅读
0个评论

受难周-质问耶稣的权柄

——100天学马太福音第七十八讲

 

 

伍:主耶稣的受难:(21-27章)

 

2123-27节,质问主耶稣的权柄

2128-32节,两个儿子的比喻

2133-46节,凶恶园户的比喻

 

读经:第一段:2123-27节,质问主耶稣的权柄

耶稣进了殿,正教训人的时候,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来问他说:“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耶稣回答说:“我也要问你们一句话,你们若告诉我,我就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他们彼此商议说:“我们若说‘从天上来’,他必对我们说:‘这样,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若说‘从人间来’,我们又怕百姓,因为他们都以约翰为先知。”于是回答耶稣说:“我们不知道。”耶稣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本段经文也记在马可1127-33,和路加201-8节,

我们参考平行经文,综合解释。

 

一:起因

主耶稣在圣殿里教导,讲福音的时候。那些祭司长、民间的长老和文士主动过来干涉了。

马太只记着: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而马可和路加,还记有:文士。

“祭司长”就是大祭司,是在每年一度的赎罪日时,进入至圣所(这是其他祭司所不能进入的地方)为他自己和其他所有人的罪献祭,并在商议宗教上的审判事件时主持犹太人的最高评议会(即公会)

文士律法专家或学者,经学家。

“民间的长老”犹太人公会里的成员(早年一般都是从民间年长者遴选出领袖或审判官)

请注意,祭司长和长老再加上文士共同组成公会,掌管民事和宗教事务。所以这三类人同时出现,就代表当时犹太教(犹太人)的管理机构的最高领导班子成员同时出来了。

许多文士属于法利赛人。而撒都该人,大多属于祭司阶层。他们的信仰观点是很有差异的。

 

犹太人当时受罗马帝国统治。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凯撒。他们又把一块地分封给希律和希律家族统治。犹太地区,当时由罗马的巡抚(总督,类似省长)统治。但把宗教事务和民间的一些小事务,交给犹太人自己管理,这个最高权力机构就是“公会”。

根据路加福音3:1-2该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本丢彼拉多作犹太巡抚,希律作加利利分封的王,他兄弟腓力作以土利亚和特拉可尼地方分封的王,3:2亚那和该亚法作大祭司。那时,撒迦利亚的儿子(施洗)约翰在旷野里, 神的话临到他。

你查看一下,纸质版圣经的附录地图,有耶稣时代的巴勒斯坦,上面加利利在北方,撒玛利亚在中间,而犹太在底下南方。耶路撒冷、伯法其、伯大尼、以马忤斯,都属于犹太地区。

所以,主耶稣在家乡加利利,属于希律统治。到了耶路撒冷,属于巡抚彼拉多统治。但一般宗教事务(犹太教内部事务)由犹太人的公会裁决。只是他们没有杀人的权限。他们想杀害主耶稣,就要想出诡计构陷主耶稣,用重大的罪名,才可以交给巡抚去定死罪。

 

二:经过

A

他们质问主耶稣:“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

 

言外之意,我们公会没有批准你在圣殿里教导百姓,你擅自传教,属于非法。在使徒行传的早期逼迫中,公会就禁止使徒传主耶稣死里复活的见证,并且殴打凌辱他们。

 

B反问

他们想不到,主耶稣反问一句:“我也要问你们一句话,你们若告诉我,我就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

 

你看到主耶稣的智慧,勇敢。在圣殿里,主耶稣是最大的。他岂怕你们这些公会的人。

施洗约翰在民间有极高的声誉,所有百姓都承认施洗约翰是先知。最早为主耶稣作见证的,就是施洗约翰。所以主耶稣提起他。

 

C

他们彼此商议说:我们若说‘从天上来’,他必对我们说:‘这样,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若说‘从人间来’,我们又怕百姓,因为他们都以约翰为先知。”于是回答耶稣说:“我们不知道。”

路加福音加了一句:20:6若说‘从人间来’,百姓都要用石头打死我们,因为他们信约翰是先知。

 

从这段回答,就可以看到,绝大多数执政掌权的,都是利益至上,毫无良知,不顾事实,背离真道。

明明他们知道施洗约翰的洗礼,是天上来。而且许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都去受洗了。现在他们竟然说不知道。

无良商人,只求经济的利益。而那些政客,只求维护自己的职位。指望他们维护正义,主持公道,是很难的。不残害无辜、不欺压百姓就感激不尽了。

 

也可见,当时他们对百姓的反对心有顾忌,不敢为所欲为。

 

D

耶稣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其实主耶稣已经清楚的回答了。施洗约翰的权柄从哪里来,我的权柄也从哪里来。

 

三卷福音书对这件事的记载,几乎一模一样。

你听了这段内容,最大的得着是什么?

 

 

第二段:2128-32节,两个儿子的比喻

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他来对大儿子说:‘我儿,你今天到葡萄园里去做工。’他回答说:‘我不去’,以后自己懊悔,就去了。又来对小儿子也是这样说。他回答说:‘父啊,我去’,他却不去。你们想这两个儿子,是哪一个遵行父命呢?”他们说:“大儿子。”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 神的国。因为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你们却不信他;税吏和娼妓倒信他。你们看见了,后来还是不懊悔去信他。

 

本段经文是马太福音独有的记载。

大儿子,回应父亲说不去,直接、公开和父亲对立。但以后懊悔,又去了。

小儿子,回应父亲说去,但实际却不去。口是心非,阳奉阴违。

主耶稣明显将税吏和娼妓比作大儿子,虽然公开的、直接的和神对立,但听了约翰的见证,就信了。而将宗教阶层的人士比作小儿子,虽然他们口口声声神的旨意,摩西的律法,却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并没有懊悔。

所以,税吏和娼妓在进神的国这件事上,比你们走在前面。

这里的“懊悔”指事后的忧伤、后悔。和常用的“悔改”含义不同。

这里的“先进神的国”的“先”指“在前”,“走在前面”。

 

主耶稣藉这个比喻,责备这些明明犯了罪却不懊悔的人,期望他们能够因施洗约翰的见证而相信。所以拿被当时社会最看不起的“税吏和娼妓”来对比。你们还自义吧,你们看看,连税吏和娼妓都进神的国了。

 

——提问——

你听了这个比喻,有什么感触?

(社会地位和所犯的罪,还不是大问题,关键是有没有懊悔罪行,来信基督)

 

 

第三段:2133-46节,凶恶园户的比喻

你们再听一个比喻:有个家主,栽了一个葡萄园,周围圈上篱笆,里面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楼,租给园户,就往外国去了。收果子的时候近了,就打发仆人到园户那里去收果子。园户拿住仆人,打了一个,杀了一个,用石头打死一个。主人又打发别的仆人去,比先前更多,园户还是照样待他们。后来打发他的儿子到他们那里去,意思说:‘他们必尊敬我的儿子。’不料,园户看见他儿子,就彼此说:‘这是承受产业的。来吧!我们杀他,占他的产业!’他们就拿住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园主来的时候,要怎样处治这些园户呢?”他们说:“要下毒手除灭那些恶人,将葡萄园另租给那按着时候交果子的园户。”

耶稣说:“经上写着:‘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主所做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这经你们没有念过吗?所以我告诉你们: 神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谁掉在这石头上,必要跌碎;这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听见他的比喻,就看出他是指着他们说的。他们想要捉拿他,只是怕众人,因为众人以他为先知。

 

本段经文记在马可121-12,路加203-19节。

我们参考平行经文,以马太福音为标准。

 

这个比喻的重点和用意相当清楚,很容易理解。

我们先解释比喻的情节:

家主,可以指神。

园户,可以指以色列的当权者。在当时,就指公会,指犹太教的实权阶层。

收果子,指神所要求的公义行为。

仆人,指先知。

儿子,就是主耶稣基督。

 

以赛亚书5:1-7 我要为我所亲爱的唱歌,是我所爱者的歌,论他葡萄园的事。我所亲爱的有葡萄园在肥美的山冈上。他刨挖园子,捡去石头,栽种上等的葡萄树,在园中盖了一座楼,又凿出压酒池,指望结好葡萄,反倒结了野葡萄。耶路撒冷的居民和犹大人哪,请你们现今在我与我的葡萄园中,断定是非。我为我葡萄园所做之外,还有什么可做的呢?我指望结好葡萄,怎么倒结了野葡萄呢?现在我告诉你们,我要向我葡萄园怎样行:我必撤去篱笆,使它被吞灭;拆毁墙垣,使它被践踏。我必使它荒废,不再修理,不再锄刨,荆棘蒺藜倒要生长。我也必命云不降雨在其上。万军之耶和华的葡萄园,就是以色列家;他所喜爱的树,就是犹大人。他指望的是公平,谁知倒有暴虐(注:或作“倒流人血”);指望的是公义,谁知倒有冤声。

 

所以祭司长和文士法利赛人,一听就懂了。主耶稣藉着历史上那些犹太掌权者,对神差遣的先知的恶劣态度,来指出他们的罪恶。

 

其中33-39节的比喻情节,简直就是在重述历史。又是在描述当时的实际情形:他们彼此商议杀害家主的儿子。所以,我们不能仅仅看为一个比喻,要看为一个历史事实。

如果从比喻的层面,这样的故事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没有哪一个家主,会这么愚昧、这么软弱、这么失去常理,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发仆人去收根本收不来的果子。现实生活中,只要第一个仆人被打或被杀之后,家主就一定会发兵,收回葡萄园,并且给予这些作恶的人严惩。杀害一个人,已经非常严重了。

 

但你看到历史事实,这件事情,不仅存在,而且直到杀害了主人的爱子,主人仍然不忍心将那些园户除灭,还给他们悔改的机会。

 

马太2329-36,又是这一段经文的解释: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建造先知的坟,修饰义人的墓,说:‘若是我们在我们祖宗的时候,必不和他们同流先知的血。’这就是你们自己证明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了。你们去充满你们祖宗的恶贯吧!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 所以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并文士到你们这里来,有的你们要杀害,要钉十字架;有的你们要在会堂里鞭打,从这城追逼到那城。叫世上所流义人的血,都归到你们身上,从义人亚伯的血起,直到你们在殿和坛中间所杀的巴拉加的儿子撒迦利亚的血为止。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一切的罪都要归到这世代了。

 

这就是神的爱,神忍耐的爱,神宽容的爱,神牺牲的爱,神何等长阔高深的爱,神在救赎中彰显的,令人无法测度的爱。

 

在人看为愚拙、软弱、不合常理的举动。

哥林多前书1:18-25 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 神的大能。1:19 就如经上所记:“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1:20 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 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1:21 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 神, 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 神的智慧了。1:22 犹太人是要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1:23 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1:24 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基督总为 神的能力, 神的智慧。1:25 因 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 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

 

 

主耶稣总结这个故事:(42-44节)

耶稣说:“经上写着:‘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主所做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这经你们没有念过吗?

这里引用诗篇118:22-23节“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耶和华所做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

“匠人”指犹太的掌权者,当时是宗教阶层,公会。

“石头”指主耶稣;

“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指主耶稣基督是教会的根基;

 

“所以我告诉你们: 神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谁掉在这石头上,必要跌碎;这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

这两节,用约翰福音第三章来回答,就是: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约336

 

“神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

“百姓”〈字义〉民众、民族、外邦人、邦国、列国

新译本:神的国要从你们那里取去,赐给那结果子的外族人。

吕振中译本:上帝的国必从你们中间取去,给那能结果子的外国。

 

这既宣告了“在前的要在后”的事实,又是一个公义法则,又是一个预言。两千年的教会历史,证明了这句话。

 

 

——听了这个比喻,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听了今天的信息,你最大的得着是什么?

 

2021.4.1  王明恩

收藏 0 0

登录 后评论。没有帐号? 注册 一个。

恩典论坛管理员

  • 0 回答
  • 0 粉丝
  • 0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