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摩西的结局是悲剧吗?
2021-01-29 08:53:58
495次阅读
0个评论
版权: @诸三一
摩西的结局是悲剧吗?

这个思考源自于今晚小组查经,我的每一个组员都无一例外以非常、非常可惜甚至震慑地认为摩西被上帝惩罚太重。
我这才了解到,原来很多人都在上帝没有给摩西“圆梦迦南”这一件事上看不开。

所以,摩西作为陪伴和鼓励我这些年来的重要圣经人物之一,今天我有必要、同时也很谨慎地在这个问题上给出我的答案。

我希望可以帮助到有这个同样困扰的人,以更广阔的思维去理解“摩西”的死:究竟是圆满结局,或者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这是一个我们都很熟悉这故事。
天降大任。
80岁的老人家在荆棘中临危受命,几番推托无效后远赴埃及,带领耶和华的子民浩浩荡荡从被奴役之处出来,经红海,过旷野,争战,流离,前方的目的就是传说中的“迦南”。
这是耶和华早早允诺的土地(出三8),传说中的流奶与蜜之地,耶和华要祂的百姓到迦南事奉祂。而摩西,从此以后他的人生里再也没有其他的梦想,整整40年的时间,祂只为了这一件事情而活着——带以色列人进迦南。
一个所有梦想寄托的地方,一个魂牵梦萦的地方,或许摩西也曾在无数个深夜里惊醒,误以为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迦南就在他的脚下,百姓安居乐业。

如果是剧本创作,那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金羊毛”的故事,只是结局并不如人意罢了。像找宝藏的人找不到宝藏,像找魔戒的人找不到魔戒。
即便《出埃及记》十七章中草草带过。只叙述了一个百姓吵着要水,神透过磐石出水的神迹再一次解决困境,如同旷野中发生数次令人无语的事件中普通的一件。
但我们还是在《民数记》二十章中窥见一二,原来摩西在这里做了一件错事。摩西忤逆神的具体动作是神说要“吩咐”磐石出水,但摩西显然被百姓的屡次闹事气得不轻,甚至用杖“击打磐石两下”(民20:11)

有人说不过一个小小的动作,为何神要为这一个小过错,惩罚摩西不能进迦南。(我的组员的点都在这里)
也有人试图“合理化”这个过错的严重性,从神学的角度解读,比如,磐石象征耶稣,你击打两次,是否意味着耶稣必须牺牲两次,所以这个动作是不可原谅的。
我无意从此角度入手。
这件事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告诫意义在于:领袖的差之毫厘,很可能就是群众的谬以千里。
责任越大,越要谨慎。

“不能进迦南”,这个惩罚,出现在申命记三十二章51节,这里神亲自说了:“你们..得罪了我...我所赐给以色列的地,你可以远远观看,却不得进去”。
这是摩西的遗憾。
但神绝对没有过重惩罚,重到以致于他的生命结局会因此蒙上悲剧色彩。
说到底这只是一个惩罚而已,并不影响摩西生命真正的“圆满”结局。

我们可以从人物弧光的角度来理解摩西的一生。

在埃及到迦南这段路程的出埃及记,是我们能看到的A故事。
但是在B故事中,事情从80岁的牧羊人再往前追溯。

那一个奴隶的孩子,出生后母亲不愿意杀死他,就在藏了三个月后用蒲草香放在河边,法老的女儿捡了他,用埃及王子的标准养育他长大,但是他的内心的归属感一直在饱受虐待的同胞身上。
他或许感受到自己是天选之子,身份高贵,学富五车,身强体壮,只有他能救自己的同胞。
于是长大之后的某一天,为了解救同胞的生命,他一拳打死了埃及人,结果,被法老发现后开始逃命。

所以,这一个人物,回到埃及,是在回溯他儿时的梦想——让他深爱的同胞得着自由。

而显然,在上帝藉着他手上的杖分开红海,淹没了埃及追兵的那一刻。
他的梦想已经实现了。
米利暗带领两百万人浩浩荡荡的大合唱,这群被奴役的希伯来人高声歌颂神奇妙的拯救。摩西或许从很小开始,从认识事物,了解世界的伊始,他的母亲和姐姐就常常在他耳边说着,不要忘记的身份,你不是埃及的王子,你要回到你自己的百姓中,解救自己的百姓不再为奴。
这个梦想已经在过红海那一刻实现了。

他们终于上路了。

而这才是B故事真正的开始。
这是关于上帝植根在他心里的梦想。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训练,上帝自我启示,祂选择了一批子民,在众神朝拜的文化当中,教他们学习只敬拜一位神。
“一神教”,这是当时所有文化最伟大的创举,这是那时代的人无法想象的事情。

摩西以以色列人领袖的身份,参加到这个训练当中。

在西奈山上十诫颁布了,十诫的第一诫就是那句霸道无比的要求: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二十3)

这是人类历史文化中开天辟地的宣告。
一神论的宗教就这样开始了。

摩西听懂了。
但是以色列人听懂了吗?
并没有。
连亚伦都没有听懂啊。
他们真是无意的,他们在世界文化浸染当中,习惯了自己用手雕刻一个偶像,去拜一个形象,他们看摩西迟迟不从西奈山上下来,就造了一个金牛犊(出三十二1-4),说这就是领以色列出埃及的神。
百姓放肆,亚伦纵容。
摩西下山,耶和华大开杀戒。

一神教的严格训练在百姓血泪中进行着,直到刻进他们的骨髓血泪里。

摩西自身也在这一次血染的事件中抽了芽般地成长,他对上帝作出了自我牺牲最严肃的一次博弈:“倘或你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出三十二31)

在这一次的事件中,上帝收获了一个满是怜悯,慈悲,如同他自己形象的摩西。
摩西,在上帝的愤怒中,成为上帝所爱的样子。
这一节经文里,或者,我们该看见的是上帝藉着摩西在说话,因祂才是真正牺牲了自己的那一位。而摩西在他有限的生命中,那一刻无限地贴近了上帝的心。
那一刻,世界上没有比摩西更懂上帝的人。

之后,他求神,说:“你若不亲自和我同去,就不要把我们从这里领上去。”(出三十三15)
这一次摩西把自己的命运和整个以色列民族连接在一起。
他朝向着神,心中揣着整个以色列。

于是上帝答应了他,用祂创造世界以来无人敢想的方式允诺他——人见圣洁之神的面不能存活,摩西却看见了神的背。
神这样亲近祂。
神这样亲近这一个完全融于以色列的摩西。
那一天,上帝宣告自己的名,祂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三十四5-7)
那一天,
上帝向人类更深一步地启示了自己。

《申命记》写于摩西生命的最后阶段,那里有他的遗言,有他的三次演说,也有上帝要他唱给以色列的歌。
他面对的是全新的一代以色列人,是四十年后,旧的一代在旷野中倒下,新的一代已经仰着头准备昂首阔步进入迦南。
这一批年轻人,他们未曾见过红海分开事件的波澜壮阔,他们也未曾经历过金牛犊事件的哭嚎和眼泪,但是这些故事已经深入到了他们的心中,他们习惯了耶和华的名字。

“以色列啊,你要听!
耶和华我们的神是独一的神,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

四十年在旷野漂流,他们听进去了,一代又一代人,口耳相传,系在手上,带在额上,写在门框和城门上,知道他们尊崇的是独一的神。

后来他们进迦南,又立王,建政权,又亡国,他们流落四方,但是从来没有忘记他们只能敬拜一位独一的神。
新约与旧约中间上帝的沉默的四百年里,马加比王朝短暂的辉煌,也是曾经那些犹太人不屈地不肯跪拜偶像。

摩西过后的一千年多过去了,犹太人依旧渺小,衰微,散落各处,但统治者都给予了犹太人特权,因为知道这群人会用生命去维护一个信仰,他们可以不敬拜帝国王的偶像,因为他们是犹太人,因为犹太人只拜一位神。

后来有一个犹太人夫子回答律法师的话,说哪一条是最大的诫命。
他毫不犹豫说了这一句申命记的教训,并且说:“这是诫命中的第一。”

耶稣,道成肉身,这位来到世界的独一神,祂重复了这一句摩西的话。

摩西的一生圆满吗?
摩西,在他去世之前,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他的使命不是带百姓进入地理上的“迦南地”,而是进入一个“单单敬拜独一神”的信仰。
他做到了。

你知道摩西的一生究竟有多圆满吗?
圣经塑造中“摩西”的圆满程度,甚至远超历史上的千秋霸主,或一统天下的君王。
他不是抱憾离场的,因为他不像那些含恨而死,有仇没报,有土地没回收而到死都不能闭眼的人。这些人都有未完成的心愿。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摩西这四十年,看似在为迦南地而活,实则为上帝而活。
他为上帝训练百姓,为上帝带领民众,为上帝才着迦南一步一个脚印。
他没有辜负40年前荆棘中烈火的托付,是因为上帝才是他的目标啊,他穷尽了这一生,努力奔向上帝。

他没有进迦南,是因为他不需要进迦南。

他已经得到了他真正的满足。摩西去世的时候,他的上帝和他在一起。
这是他最大的奖励。
上帝和他说着最后的话语,上帝抱着他,上帝悄悄地把他藏起来,藏到没有人找到的地方,成了他跟上帝之间的秘密。

申命记三十四章10节说:“以后以色列再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

故事到这里已经是结局了。

~~
如果还有bonus...
那就是在摩西离世的一千五百年之后他确实进入了地理上的迦南。
是耶稣登山显荣的高山。
摩西,以利亚和耶稣在一起聊天,聊着出埃及的事情。

但故事的主角已经不是摩西了,主角是那将要被钉十字架,带着自己的子民实现真正的出埃及的耶稣。
 

收藏 0 0

登录 后评论。没有帐号? 注册 一个。

可爱的大能勇士

  • 0 回答
  • 0 粉丝
  • 0 关注